• <center id="lv0yc"><em id="lv0yc"><p id="lv0yc"></p></em></center>

      <pre id="lv0yc"></pre>
      1.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動態 > 部內動態
        紅色傳承引領綠色發展——省委組織部駐永和縣東征村工作隊幫扶見聞
        編輯:董毅??2022-05-16 08:38??來源:山西日報

        閱讀提示

        永和縣乾坤灣鄉東征村因80多年前紅軍巧渡黃河、戰略轉移的一段紅色歷史而得名,毛澤東曾在此路居,留下許多紅色足跡。2015年4月,省委組織部定點幫扶東征村以來,工作隊依托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這塊“金字招牌”,大力挖掘紅軍東征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開展黨員教育培訓,發展紅色旅游,引領群眾走上小康路。

        改造土窯洞 辦起農家樂

        走進東征村,濃郁的紅色氣息撲面而來:一面面紅旗迎風招展,一盞盞燈籠喜慶紅火,一處處雕塑述說革命往事,尤其是那青松翠柏掩映中的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不時有頭戴八角帽、身著紅軍服的隊伍在此接受精神洗禮。

        東征村是當年毛澤東帶領紅軍東征返回陜西時在山西的最后一站。由于地處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十年九旱、靠天吃飯”,老百姓經濟收入少,致富門路少,曾是一個貧困村。

        省委組織部定點幫扶東征村以來,村里不僅建起了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廣場,還實施了道路硬化、飲水保障等工程,改變了祖祖輩輩靠人力拉水、水窖存水、吃水的歷史,實現了硬化路、動力電、自來水、互聯網戶戶通,一派美麗鄉村景象。

        在產業發展方面,駐村工作隊積極爭取幫扶資金支持,抓住發展紅色旅游的機遇,升級改造東征村閑置的土窯洞,以農戶自家窯洞作為資產進行入股,將“資產”變“股權”,發展具有鄉土特色的窯洞農家樂。

        退休教師馮成俊在東征村住了一輩子,退休后經營起農家樂,見證了村莊的變化。

        走進馮成俊的5號農家樂,青石砌墻、白灰刷窯??头績?,整潔的炕鋪、古樸的家具,液晶電視、無線網絡一應俱全,洗手池、坐便器和淋浴花灑一樣也不少。

        “2016年,正式運營的第一年,收入三四千元;2017年,收入有兩萬元……”馮成俊細數著自己的收入,2021年,即便受到疫情和秋末雨澇的影響,也有5000多元。

        “這次住在窯洞農家樂,體驗不一般,外面雖艷陽高照,但睡在窯洞里還得蓋被子。窯洞里干凈衛生,還可以洗澡,酒店里有的窯洞內都有?!蔽逡恍〖倨谝幻麃碜允鹊挠慰驼f。

        “省委組織部定點幫扶東征村以來,帶領我們升級改造了156孔窯洞,家家戶戶辦起了農家樂,村子紅火了,群眾過上了小康生活?!睎|征村黨支部書記路東紅說。

        用好紅軍泉 念活致富經

        “以前是出門一身土、回家一身泥,道路差,出行也不方便。自從工作隊來了以后,帶領大家把道路硬化了,環境美化了,辦起了農家樂,游客越來越多,外出村民返鄉創業也越來越多,我們在家門口就掙上了錢,過上了好日子?!?3歲的老黨員劉成生滿意地說。

        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和乾坤灣鄉通過風貌打造、改善交通狀況和基礎設施,以紅色資源為依托,圍繞紅色旅游做文章,帶動其他產業開花結果,老區煥發出新活力。

        紅軍泉曾是當年紅軍為解決百姓吃水困難,鑿山引出的泉水。2016年,工作隊和乾坤灣鄉重新修葺紅軍井,建起蓄水池,并依山建起2公里長的木棧道,配套建設了觀景臺和小瀑布。自此,紅軍泉就成了望得見鳳凰山、看得見黃河水的網紅打卡地。

        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隊員解由之說:“像紅軍泉一樣,我們還開發挖掘了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三北防護林、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博物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0km’標志文化驛站、永和縣蘋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和奇奇里美麗鄉村等旅游景點,打造了多條精品旅游線路,真正讓這片紅色土地依靠鄉村旅游走上了小康路?!?/p>

        前些年,村民劉文生的妻子馮取梅做了個大手術,劉文生一家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劉文生說:“鄉村旅游火起來后,我在村里擺了個雜糧煎餅攤,這不今年五一假期就賣了1000多元?!绷硗?,家里的6畝玉露香梨、4畝紅富士蘋果,也給他帶來不少收入。

        提起現在的生活,劉文生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去年,農家樂接待六七十人,收入有4000多元,蘋果和玉露香梨賣了近2萬元;護林員崗位每年也有8000多元的收入;妻子馮取梅負責村中巷道的保潔,一年有1.6萬元的工資;此外,平均每年有三四千元的退耕還林款……

        農文旅的融合發展,促進了東征村村民的持續增收致富。如今,東征村的蘋果種植面積擴大到500多畝。去年第二次掛果就達10萬公斤,人均增收2000多元,今年進入盛果期,預計畝產達到2000公斤以上,戶均增收2萬元。另外,村里還種植了700畝紅棗、400畝核桃和1000畝野生槐花。

        弘揚主旋律 奏響振興曲

        東征精神永不褪色,時代總是賦予其新的意義。黃河沿岸曾滿是荒山,從上世紀70年代起,永和人民在東征精神的感召下,吃苦耐勞、矢志不渝,在荒山荒坡植樹造林76萬畝,把這塊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綠水青山,被稱為“三北防護林生態教科書”。

        東征村坐落在離三北防護林不遠的地方,看上去頗有“塞上江南”的味道。

        2018年6月,在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的協調推動下,東征村黨員教育培訓基地建成投入使用,這是一棟紅磚青瓦的二層小樓,可以同時容納100人培訓和就餐,是東征村吸引機關團體前來接受紅色教育的新載體。

        省委組織部駐村第一書記李勇說:“去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們把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紅軍泉、英雄灣等革命遺址遺跡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大課堂,創新開展了‘七個一’活動,即:走一段紅軍東征路、聽一堂東征革命史、看一部紅色電影、向毛澤東銅像敬獻一束花、吃一頓追思革命紅軍飯、學唱一首紅軍東征歌、住一宿東征人家土窯洞,生動形象地詮釋了東征精神革命篇、建設篇和時代篇,推動紅色旅游和紅色教育高質量發展,讓東征精神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p>

        近年來,借助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被評為山西省黨員教育示范基地的優勢,先后承接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焦煤集團、中煤集團、臨汾市委組織部等單位的各類培訓70余期3500余人次,接待游客20萬余人,收入達380余萬元,東征村集體純收入達到108萬余元,帶動群眾戶均增收5000余元。

        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隊長賀凱介紹,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東征村將以建強村黨支部為引領,以“建設一村五區打造美麗東征”為目標,通過規劃先行、科學論證、股份合作、專業運營等方式,充分挖掘紅色東征資源、綠色生態資源和黃河文化資源,將東征村打造為集紅色旅游、紅色教育、紅色研學、民俗體驗、休閑采摘等功能區為一體的紅色旅游目的地、黨員教育優選地、乾坤灣游中轉地,從而把東征豐富的紅色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農民致富的綠色產業優勢,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增強群眾收入,實現強村富民。(記者李全宏

        亚洲里番
      2. <center id="lv0yc"><em id="lv0yc"><p id="lv0yc"></p></em></center>

          <pre id="lv0yc"></pre>